您是援藏的 好门巴 ,
将我从魔鬼手里拉了回来。
争分夺秒赶来,挽救一个家庭!
7月6日,
即将出院的西藏达孜区人民医院产妇央玛
给在50公里外林周县的一名援藏医生
发了感谢短信。
央玛口中的 好门巴 (藏语好医生)正是苏州市第14批援藏医疗队队员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马金春。
7月2日14:40,正在查房的马金春接到林周县人民医院院长电话,邻县达孜县的一名产妇剖宫产后大出血,无法止血需要救援。
来不及脱下白大褂,马金春赶往50公里外的达孜县人民医院,藏区山路十八弯,4200米的高海拔,加之高速疾驰让这位苏州来的医生几度 缺氧 。
马医生,快点,产妇不行了。 一路上,急促的电话铃声将 缺氧 的马金春催醒,一边询问病情,指导医生, 用纱布压迫止血,不要松!
50分钟后,马金春冲进手术室,此时,产妇央玛已经出血800多毫升,面色苍白,呼吸困难,再不处理就会腹膜后血肿,危及性命。
医生,求求你。 产房外,产妇的家属泪水涟涟。
加快输液速度,准备手术。 手术室里,马金春一边安排藏族医生助手输液,一边准备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、阔韧带血肿切开缝合手术。
钳子、刀、纱布 无影灯下,马金春娴熟地实施结扎、缝合,仅仅用了10分钟,产妇的血就止住了,生命体征平稳。
好样的,马医生! 当产妇艰难地睁开眼睛,藏族医生竖起了大拇指。产妇家属感激得热泪盈眶。
(下乡义诊)
事实上,这位援藏医生不仅医术精湛,还是 拼命三郎 。尽管高原缺氧,让身体不适,马金春照样每天忙碌着。白天,他查看病例,了解病情做手术;晚上查阅资料,了解藏民的发病情况;周末深入农牧区义务巡诊,奔波的脚步走过多个村庄。
(培训当地医生)
(在拉萨为患者买药)
利用业余时间,马金春还制定了一份医疗卫生援助工作计划,将自己掌握的妇产科手术要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林周的妇产科医生。他精心备课,写了教案,将自己的经验与知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当地同行。
援藏3个多月,马金春在雪域高原接生了40多位 高原宝宝 ,成功完成林周县首例产房急诊剖宫产,收到了3面锦旗和十几条哈达。
到林周3个多月了,已经渐渐习惯了高原气候,但还是会因为缺氧而气喘,干燥流鼻血。 但马金春说,每一次收到藏民的哈达,心中就愈发充满力量。
这位苏州援藏医生把精力都放在林周的患者身上,但前不久,在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工作的妻子诊断出肺腺癌,他回苏州照顾接受手术的妻子一周,随后又奔赴林周。
马金春说,妻子知道援藏是他的使命,那里有需要他的患者。
(来源:看苏州编辑/李明莉)